萍梗(拼音:píng gěng)是一個漢語詞語,用來比喻行蹤如同浮萍和斷梗一樣,漂泊不定。這個成語形容人沒有固定的居所,因為經常旅行或流離失所。其典故出自《戰國策》,通過一個故事來闡述這一比喻。以下是一些引用示例:
唐·許渾《晨自竹徑至龍興寺崇隱上人院》詩:「客路隨萍梗,鄉園失薜蘿。」
宋·陸游《答勾簡州啟》:「遂容萍梗,暫息道途。」
明·陸采《明珠記·贅苹》:「萍梗泊侯門,暫且度朝昏。」
唐·駱賓王《晚泊河曲》詩:「恓惶勞梗泛,淒斷倦蓬飄。」
清·黃景仁《送容甫歸里》詩:「經年梗泛判遊蹤,一笑驚從意外逢。」
這些引用展示了「萍梗」一詞在古代文學中的使用,描繪了行蹤不定、四處漂泊的生活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