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言筌"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bù luò yán quán"。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在語言運用上不留下用工的痕跡,沒有刻意使用華麗詞藻和修辭手法來修飾文章,但仍然給人以很好、出彩、舒服、清新的感覺。它強調的是在表達時不過分依賴言辭,而是追求言辭背後的意義,使讀者能夠理解並感受到其真正的意圖。
這個成語出自《莊子·外物》,其中提到:「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這裡的「筌」指的是捕魚的竹器,用來比喻言辭只是表達意義的工具,一旦理解了意義,就應該忘記言辭本身。因此,「不落言筌」意味著在表達時不僅使用了恰當的言辭,而且達到了超越言辭、直指意義的境界。
在中國哲學中,這種表達方式被視為一種理想狀態,即通過言辭傳達意義,但又不局限於言辭的表面意思,從而達到「得意忘言」的境界。例如,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提到:「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然非多讀書,多窮理,則不能極其至。所謂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這段論述強調了詩歌的最高境界是不依賴於理性和語言的束縛,通過直接表達情感和興趣來達到超脫的語言之美。
綜上所述,「不落言筌」不僅是一種語言表達的藝術,也是一種追求意義超越言辭的哲學思想。它鼓勵人們在表達時追求言簡意賅,使意義自然流淌,而不是被言辭所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