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中道(1570年—1626年),字小修,別字沖修,號鳧隱居士,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人,是明代文學家、吏部郎中,與兄長袁宗道、袁宏道並稱為「三袁」,是明代文學流派「公安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袁中道自幼展現出卓越的文學才華,十餘歲時即能創作《黃山》《雪》等長篇賦文,顯示出其深厚的文學功底和獨特的藝術視角。成年後,儘管在科舉考試中屢次落榜,但他並未因此放棄文學創作,反而在長期的科場失意中更加專注於文學創作,其作品以散文見長,尤其擅長遊記、尺牘文和日記。其散文作品如《游石首繡林山記》《游鳴鳳山記》等,以情景交融、描摹入微著稱;尺牘文如《寄蘊璞上人》《答潘景升》等,直抒胸臆,文筆流暢;其日記《游居柿錄》則以其對文學的深刻見解和對生活的獨到感悟而聞名。
袁中道的文學思想與文風基本繼承了其兄長袁宗道、袁宏道的特點,主張文學應隨時代變化而變化,反對復古擬古,提倡真率,抒寫性靈。晚年,他針對模仿公安派而出現的「為俚語、為纖巧、為莽蕩」的流弊,提出了以性靈為中心兼重格調的主張,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袁中道的一生充滿了起伏與挑戰,其文學成就和思想觀點在明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