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袍最初是中國古代漢服的一種,在明代演變為一種常見的士人便服,既可作為日常外衣,也可作為襯袍,或平民男子的婚服。
其特徵為交領、右衽、大袖並收袖口,領子極寬,領部綴有白色護領,衣身用系帶繫結,兩側開衩並接有暗擺,以便行走和遮蓋內衣。
另一方面,道袍也是道教文化中的一種傳統禮儀服飾,道教徒穿的外面長袍,通常以黑色、白色和藍色為主,體現了道教清心寡慾的思想,這些顏色的道袍也象徵著陰陽之道。
道袍在道教中有著不同的類型,包括大褂、得羅、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每種類型的道袍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場合和意義,如大褂是道教徒日常穿用的普通道袍,得羅則是正式道士參加宗教活動時的禮服,而法衣則是在舉行隆重宗教儀式時穿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