郤缺,姬姓,郤氏,名缺,諡號成,也被稱為郤成子,是春秋時期晉國的上卿。他出生於晉國冀,即今天的山西河津東北地區,因其食邑在冀而被稱為冀缺。郤缺的主要政治主張是德治,強調晉國作為諸侯盟主應遵循「務德」和「示德」的原則。
郤缺的父親是郤芮,晉惠公時期的大夫,因反對晉文公(重耳)歸國而被殺。晉文公即位後,郤缺因父親是罪臣,不得入仕,選擇躬耕於冀野。後來,晉文公的大臣胥臣在經過冀野時,看到郤缺與其妻子相敬如賓,深受感動,並向晉文公推薦郤缺。晉文公採納了胥臣的建議,任命郤缺為下軍大夫。郤缺在晉襄公時期與狄國的戰鬥中表現出色,俘獲了白狄的首領,因此被晉升為卿,並最終在晉成公六年(前601年)被任命為中軍元帥,掌握了晉國的大權。
郤缺的一生從政多年,歷經多位君主,未有失誤,成為晉國歷史上少有的穩健政治家。他在晉景公三年(前597年)去世後,被追諡為成,顯示了晉國對其政治貢獻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