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雎》被視為《詩經》風之始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倫理意義:《毛詩序》認為《關雎》是一首「倫理模板」詩,它體現了古人較為傳統的思想觀念中,完善的道德需要建立在夫婦之德上。因此,把《關雎》放在《詩經》的首篇,提供了一種愛情模板,供天下人學習。
教化功能:《詩經》以風雅頌三類詩來編排,其中「風」代表民間歌謠,而《關雎》作為風之始,體現了儒家推崇的社會教化功能。它通過男女之愛這一社會最原始的情感,構建了封建社會人倫教化的基礎,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文化意義:《關雎》中的「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等詞句,適合結婚時歌唱,因此被配上喜氣洋洋的樂調,沿用為結婚時的奏鳴曲。這種戀愛中的情感表達,既哀而不傷,又樂而不淫,符合封建倫常的正理,因此被列為「國風」之首。
文學價值:《關雎》不僅在倫理上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在藝術上也具有深刻的價值。它通過詩歌內部的意義旨歸,展現了深刻的人文精神和審美意象,因此被視為文學、文化和社會意義的重要體現。
綜上所述,《關雎》之所以被視為《詩經》風之始,是因為它在倫理、教化、文化和文學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