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e散射是一種光學現象,當大氣中粒子的直徑與輻射的波長相當時發生的散射,主要由大氣中的微粒,如煙、塵埃、小水滴及氣溶膠等引起。
Mie散射的散射強度與頻率的二次方成正比,且在光線向前方向上的散射強度比向後方向上更強,方向性比較明顯。當顆粒直徑較大時,Mie散射可近似為夫琅禾費衍射。Mie散射理論是由德國物理學家古斯塔夫·米於1908年提出,適用於描述單一、各向同性的球形粒子在介質中的光散射。
Mie散射與瑞利散射不同,瑞利散射是在粒子尺寸遠小於入射光波長時發生的散射,而Mie散射則適用於粒子尺寸與入射光波長相近的情況。因此,Mie散射對多雲潮濕天氣的影響較大。Mie散射理論得到了不斷發展,適用範圍逐漸推廣,包括對多層介質球、無限長圓柱形顆粒以及廣義米氏理論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