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真真地看了好久,第一是因為我感冒了,在車上一般就睡過去了;第二是因為我真的看不懂羅老師的「羅」輯思維。每一章都有他的主題,然後是兩個歷史人物的故事,每一個我都沒有看懂他的論據是如何證明他的論點的,啊……真的費解。
用故事引道理這事兒最有意思,同樣的一個事,可能會有兩種截然相反的理論,是不是很神奇,這就是為什麼孟子他老人家告訴我們「盡信書不如無書」的原因了。但既然我在寫讀後感,我就老老實實寫我的學習心得。
第一章,張廷玉,在乾隆朝失寵的故事,羅老師總結出「有紮實的信念」和「不為外物(配享太廟)牽制」的結論,但是我只看到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悲哀。
曾國藩,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是毛爺爺的老鄉,所以曾大人非常火,嶽麓書院門票死貴還排隊。我個人是喜歡曾大人的,因為度陰山老師寫的《又慢又笨平天下》,這個書名太好了,如果沒有「平天下」那三個字,不就是說我的了?扯遠了,這篇文章就是這本書的主題——成大事者不糾結。講曾大人打仗和為人的原則「結硬寨,打呆仗」,總結出來的道理是,專注於當下,不要把未來可能發生的矛盾都在當下進行思考,你就能不糾結。
第二章,除了你自己,沒人靠得住:別被過去綁架——拿破崙三世。當然我還不知道他舉著個例子是如何論證題目的。但是我知道我看到這的時候,已經開始挑毛病了,他講拿破崙三世寫了本書叫《論貧困》,但是百度說他寫的是《論消滅貧困》,不知道,可能是寫了兩本吧,畢竟我是個歷史白痴來的。
然後是盧梭,要表達的意思應該是換一種方法一樣很精彩,因為題目是「換一種方式奔跑」,用他的故事說明現在的讀書人也可以很受歡迎,厲不厲害?
第三章,首先講嘉慶,說他是從不犯錯的loser,引出的結論是……要欣賞那些左衝右突的人?……我不想看了……
然後講李鴻章,結論是他不畏過去,不貪將來,一步步做好當下的事。不論如何,他講了李鴻章的很多事,我之前都不懂,我根本沒有好好學過歷史,所以當故事聽,我很感謝他。
第四章,活得通透的智慧。先講四爺雍正。他講雍正爺整死年羹堯什麼的是因為他獨特的「人際關係處理方式」——我太愛你了,我發現你沒有用我希望的方式愛我,我就整死你。。。引出的理論是要保持自己的人格獨立性,父母逼婚,不成功就要犯心臟病怎麼辦?我管你犯不犯病,我要保持我的人格獨立性!然後就是強調「羅輯思維」的「自由主義」好,如果人人秉承,就能世界美好,空氣清新。盧梭講過一句話「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他一定知道,但是沒有用,這種人的耳朵不會被別人的話說服的(我恨我自己看書必須要看完的習慣)。
從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引出……道德綁架?什麼XX玩意兒?原諒我講髒話了!還批判環保主義者。呵呵。。。不想評論。
第五章,好牌和爛牌,看你怎麼打。隋煬帝,替楊廣翻案,這塊我覺得還可以,因為我一直覺得隋煬帝是功在千秋的皇帝。所以你看,覺得一本書的好壞,其實只跟自己的觀點有關,一致的,就是好書,否則就是歪理邪說。而且這個故事的結論我認可,要我們警惕在「大國崛起」的過程中重蹈覆轍。
奧古斯都屋大維,一盤爛局,步步成活。羅馬的事我一點都不知道,他用了打痲將比喻政治——吃一張就得打一張,你想要張兒就得先給我打一個,不然我倆對死了誰也別想碰,看到這我突然發現我今年都沒有打過痲將,時間都去哪了……
第六章,孤獨地面對全世界。還是講曾國藩,前半生的槓頭和後半生的圓滑,有一個詞我認為用的有問題,他本來要表達的是「同流合污」,但是卻用了「和光同塵」,話說這並不是個貶義詞來的。其他的寫的沒什麼。他引了別的書里的一段話,我喜歡死了——「一個資質平平的人,在意志力的推動下,可以達到什麼樣的高度。」所以我下一本書看《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
胡適,做一頭獨來獨往的獅子。嗯……老人家特立獨行,還是很了不起的。。。
看完了,全書六章。我的讀書筆記是看一點寫一點的,可以看出我從前到後對作者稱呼的改變,如果可以,我希望我沒有看這本書。但是得到了一個教訓——買書的標準,不應該是是否特價做活動。
這麼說也有點絕對了,其實也是學到一些東西的,比如李鴻章想做一件事情,但是阻力太大的時候,就一點點來,每次達成一點,最後也就辦成了,或者至少事情會向著他希望的方向發展。什麼事情不要急於求成,用力太過就有可能像楊廣一樣。另外,他還引用了幾本書的內容,書在我kindle里,還沒有看,會因為他的描述而提前排位的。
總之就這樣吧,不推薦,我也不會去看羅輯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