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屋抽梯」的典故源自東漢末年,劉表的偏愛少子劉琮,而對長子劉琦不滿。劉琦感到自己處於危險之中,多次向諸葛亮求教自保之策。但諸葛亮因與劉表有親戚關係,不宜插手家事,一直拒絕給出建議。
後來,劉琦邀請諸葛亮到一座高樓上飲酒,暗中派人拆走了樓梯,迫使諸葛亮給出建議。諸葛亮無奈之下,暗示劉琦借鑑春秋時期晉國的故事,申生留在國內被處死,而重耳流亡在外最終安全。劉琦領會了諸葛亮的意圖,請求擔任江夏太守,從而脫離了後母的威脅,避免了被陷害的危險。
這一典故體現了諸葛亮的智慧和高超的策略,通過極限情景迫使對手採取行動,從而實現了劉琦的安全脫身。同時,「上屋抽梯」也象徵著誘敵深入而斷其歸路,以及切斷自己退路的軍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