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食周粟」是一個漢語成語,源自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伯夷列傳》。這個成語講述的是商朝末年孤竹國的兩位王子,伯夷和叔齊,在商朝滅亡後,因為反對周武王伐紂的行為,決定不食用周朝的糧食。他們隱居在首陽山,靠採集野果為生,最終活活餓死,以此表示對周朝的不認同和對故國的忠誠。
「不食周粟」這個成語後來被用來比喻那些堅持節操、寧死不屈的精神,也用來形容那些在逆境中堅守原則、不屈不撓的人。
「不食周粟」是一個漢語成語,源自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伯夷列傳》。這個成語講述的是商朝末年孤竹國的兩位王子,伯夷和叔齊,在商朝滅亡後,因為反對周武王伐紂的行為,決定不食用周朝的糧食。他們隱居在首陽山,靠採集野果為生,最終活活餓死,以此表示對周朝的不認同和對故國的忠誠。
「不食周粟」這個成語後來被用來比喻那些堅持節操、寧死不屈的精神,也用來形容那些在逆境中堅守原則、不屈不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