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周」的典故源於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楚國與周朝之間的關係。這個典故反映了楚國對周朝的不滿和反抗,其根源可追溯到商朝末期。當時,周國聯合楚國等南方部落共同抵抗商朝。牧野之戰後,隨著周朝的興起,楚國因其在戰爭中的貢獻本期望能得到更好的待遇,但卻被封為子爵,且封地偏遠,這引起了楚國的不滿。
隨著時間的推移,楚國與周朝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複雜。例如,在周昭王時期,楚國併吞南方的一些小國,並開始頻繁用兵於周的南方屬國,引發了與周朝的直接衝突。這場衝突以周朝的失敗而告終,導致楚國更加自信,開始公開挑戰周朝的權威。
此外,「不服周」也體現了楚國對於周朝歧視性政策的反抗。例如,在周成王的時代,楚國的祖先熊繹被封為子爵,但其封地偏遠且資源有限,這加劇了楚國的不滿情緒。
綜上所述,「不服周」的典故不僅反映了楚國與周朝之間的歷史恩怨,也體現了楚國對於不平等對待的反抗精神。這種精神在後來的歷史中得到了傳承和發揚,成為湖北地區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