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術
印刷術被譽為世界「文明之母」。它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另外三個分別是指南針、火藥和造紙術。印刷術的發明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隋代至唐代:出現了最早的雕刻印刷術,這種印刷方法是用刀在木板上雕刻成凸出來的反寫字,然後塗上墨,印到紙上。這種技術使得書籍的複製和傳播變得相對容易,但存在雕刻錯誤需要重刻的問題。
宋代:發明了活字印刷術,這種印刷方法是用木頭、泥塊或者金屬等材料先雕刻成一個個的單字,等到印刷的時候再根據書籍內容的需要進行組合印刷,這就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
印刷術的發明使印刷出來的書籍數量大增,從五代開始,中國就已經形成了官府刻書、坊間刻書和私人刻書三大刻書系統,出現了許多著名的刻書中心、刻書機構和刻書家,他們對中國文化的保存、積累、傳播、交流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時,印刷術還對世界文明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早在雕版印刷術發明不久,唐代的雕版印本就傳到日本以及其他東方鄰國,15世紀,活字印刷術又傳到歐洲,改變了歐洲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受高等教育的狀況,對於歐洲的文藝復興、西方近代印刷術的產生和發展,以至整個世界文化的發展和傳播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