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地勢特徵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西高東低的地勢:
整體地勢自西向東逐漸降低,形成了三級階梯狀分布。
第一級階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譽為「世界屋脊」。
第二級階梯平均海拔在1000至2000米之間,包括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以及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和四川盆地。
第三級階梯以平原為主,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
山脈的走向:
主要山脈多呈東西和東北-西南走向,如阿爾泰山、天山、崑崙山、喀喇崑崙山、喜馬拉雅山等。
地形多樣性:
中國擁有雄偉的高原、起伏的山嶺、廣闊的平原、低緩的丘陵以及四周群山環抱的盆地。
山區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約2/3,為發展林業、牧業、旅遊業和採礦業提供了有利條件,但同時也給交通運輸和農業發展帶來一定困難。
水能資源豐富:
地勢的階梯狀分布使得河流在從高一級階梯流入低一級階梯的地段形成巨大落差,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
氣候影響:
地勢特徵有利於太平洋的暖濕氣流深入內陸,形成降水,同時也有利於北方冷空氣南下,對氣候產生重要影響。
經濟聯繫:
地勢特徵加強了沿海與內陸的經濟聯繫,促進了東西部的交流和發展。
綜上所述,中國地勢的特徵不僅體現在其西高東低的總體趨勢和三級階梯狀分布上,還包括了地形的多樣性、山脈的走向、水能資源的豐富性以及對氣候和經濟聯繫的影響。這些特徵共同構成了中國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自然資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