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院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唐朝,最早的書院是廬山的白鹿洞書院、湖南的嶽麓書院、河南商丘的應天書院、河南嵩山的嵩陽書院。
書院一般由民間創立,朝廷資助,用以網羅人才、典校經籍、傳播文化。書院的創辦者大都是當地的名儒或飽學之士,他們學有專長,學優而仕,深信儒家的倫理道德,並以之為行動的指南。
在南宋時代,朱熹重建了白鹿洞書院,使之成為一所以理學教育為主的地方學校。當時許多將領也前來參加聽課和學習,接受儒學的薰陶,這是中國教育史上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在清末、民國時期和解放初期,中國的大多數書院都先後變成了中國小甚至完全國小。改革開放以後,中國書院教育得到恢復,出現了現代意義上的新型書院。這種書院吸收現代辦學經驗,弘揚古今中外文化精華,為當代社會教育提供了一種新的模式。
總之,中國書院是一個重要的教育機構,對中國教育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書院的精神和文化傳統一直延續至今,對當代社會和教育仍有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