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二十四節氣故事如下:
1. 倉頡造字:伏羲製得了曆法,他把節令定得恰到好處。然而,當時還沒有文字,人們記不住這些規定。後來,黃帝手下有個叫倉頡的史官,他受蜘蛛結網的啟發,發明創造了文字。人們高興得手舞足蹈,紛紛傳說倉頡創造了吉日良時,應該賞他。倉頡也被說得忘乎所以了,他望望日曆,再看看滿天星斗和園圓月亮,提出了一個奇怪的建議:在每個節令拍打竹板。這樣,就形成了最初的拍節打令風俗。
2. 春社祈雨:古代農耕文化信仰的重要節氣。相傳古代楚人應龍在逐火時幫助了人類,點出了秧苗,但被燒死的龍失去了能力,從泥中變成蛇爬進楚國老家,到“杜丘水”旁的桑樹上掛住了尾巴。死去的龍獲得了軀體形狀的保護與喘息的時間。終於逐漸復原成飛龍並幻化作一股濃郁的雲氣冉冉升起、不斷增高並衝上了天宮中參星宿的天幕之上、並將雨點播在了下界的萬畝田野上。為了紀念這一奇蹟的發生,楚人每年都以祭社神(土地神)的儀式來紀念這一天。
除了以上故事外,還有秋分立表、夏至避暑等二十四節氣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人們對自然環境的觀察以及認知,並形成了一套傳統農耕文化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