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仁不可取的意思是指單純地奉行仁德並不能代表真正的仁,因為只有在實踐中,真正的仁才能得以展現。這一觀點認為,仁德不應僅僅停留在表面的名義和稱號上,而應體現在實際的行動中。如果仁德只是停留在口頭上而沒有實質性的行動支持,那麼這種仁德是虛浮和淺薄的,無法發揮出真正的作用。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仁德被視為一種高尚的道德品質,孔子曾說:「有所不為,而後可以有為。」這意味著在尊重道德、願意為他人著想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為人處世、行之有效。真正的仁是一種實際的行動,它表現在具體的事情中,只有在實踐中,真正的仁才能得以展現,並具有真正的內涵和意義。
孟子提到,真正的仁是一種綜合體,包含了情、理、道、法等多個方面,只有全面實踐,仁才能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發揮真正的作用。例如,一個有良心的醫生不僅顧及病人的生命安全,還要尊重病人的權利和尊嚴,這才是真正的「醫者仁心」。同樣,一個有良心的企業家不僅要實現自己的利益,還要創造對社會有益的價值,這才是真正的「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
總之,之仁不可取強調的是過於注重表面的名義和稱號,而輕視實際的行動,這種做法是短視和自欺欺人的,也是對仁道的褻瀆。只有真正的實踐和積澱,才能最大限度地體現仁的意義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