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句因是陳那新因明理論的基礎,它詳細描述了因(論據)與宗(論題)同品和異品之間的九種關係。這九種關係分別是:
同品有,異品有
同品有,異品非有
同品有,異品有非有
同品非有,異品有
同品非有,異品非有
同品非有,異品有非有
同品有非有,異品有
同品有非有,異品非有
同品有非有,異品有非有
在這些關係中,「品」指的是「類」。例如,「同品有,異品非有」意味著在同類(同品)中存在某個因,而在不同類(異品)中不存在該因。
陳那通過九句因理論改造了「因三相」理論,明確指出只有第二和第八句為正因,其餘為似因。正因是指能夠正確支持論題的論據,而似因則不能有效支持論題。在九句因的基礎上,陳那還區分了相違因和不定因,其中第四和第六句為相違因,第一、第三、第五、第七、第九句為不定因。相違因會導致論證失敗,而不定因則不足以支持論點的有效性。
九句因不僅是一個理論上的概念,它還構成了一個論證評估體系,通過分析同品和異品的各種可能關係來確定論證的勝負。這一理論對於理解和發展邏輯學和論證學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