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土葬」是中國乃至世界某些地區存在的一種古代葬俗。這種葬俗的基本特徵是將死者的遺體或屍骨進行兩次或以上的埋葬。以下是關於「二次土葬」的詳細介紹:
起源和發展。這種葬俗在新石器時代早期已經出現,廣泛存在於原始社會和客家等地區。
具體做法。在第一次埋葬若乾時間後(通常是3到5年),待屍體腐爛後,將遺骨洗淨並放入金壇等容器中,再選擇風水寶地進行第二次正式埋葬。
文化和宗教背景。這種葬俗反映了人們對祖先的崇敬、對死後靈魂的關懷,以及氏族或家族的凝聚力。古人認為,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幫助死者靈魂脫離屍身,進入陰間。
現代實踐。儘管火葬在現代更為普遍,但由於傳統習俗和情感依戀,某些地區的客家人和其他民族仍會實踐二次土葬。
此外,國家對於土葬有一定的限制政策,尤其是在耕地保護和殯葬改革的大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