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斗米折腰」的含義
「五斗米折腰」是一個漢語成語,源自晉代,原本指晉代縣令的俸祿,後來泛指微薄的俸祿。成語中的「折腰」指的是彎腰行禮,比喻屈服或順從於人。因此,整個成語的意思是為了微薄的俸祿而對上級卑躬屈膝,比喻為了物質利益而喪失原則和骨氣。
成語的現代套用和意義
在現代社會,「五斗米折腰」不僅僅局限於字面上的俸祿,它更多地被用來形容為了物質利益而放棄個人原則或尊嚴的行為。這個成語提醒人們,在追求物質利益的同時,不應喪失自己的原則和尊嚴。它鼓勵人們在面對誘惑時,能夠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和尊嚴,不輕易屈服。
歷史典故
值得一提的是,東晉時期的著名詩人陶淵明(陶潛)曾因不願「為五斗米折腰」而辭官,這個典故後來成為了保持個人尊嚴和高尚品格的象徵。陶淵明的故事展示了人們對於理想和尊嚴的追求,即使面對微薄的物質誘惑也不放棄自己的原則。
綜上所述,「五斗米折腰」不僅是一個關於物質與尊嚴的成語,它還蘊含著深刻的歷史和文化意義,提醒人們在面對誘惑時保持自己的原則和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