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年至公元前322年,古希臘著名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被認為是古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他出生於愛琴海北岸的色雷斯的斯塔吉拉城,父親是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的宮廷御醫。亞里斯多德的一生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成長和啟蒙時期(公元前384至前368年)。在宮廷中成長,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
求學和研究時期(公元前367至前348年)。17歲時離開馬其頓前往雅典求學,成為柏拉圖學園的積極學習者。
遊歷和為師時期(公元前348至前335年)。柏拉圖去世後,亞里斯多德離開雅典,遊歷小亞細亞,後返回馬其頓宮廷,成為亞歷山大的老師。
辦學和著述時期(公元前335至前323年)。亞歷山大繼位後,亞里斯多德回到雅典並創建呂克昂學園,其教育方法被稱為「漫步學派」。
亞里斯多德的哲學思想廣泛涉及本體論、認識論、倫理學和政治學,強調實踐和經驗的重要性,對現代社會在科學、政治、倫理、教育等多個領域產生了重要影響。他的教育原則如「德育為先」、「啟發式教學」等,對現代教育改革和創新具有啟示作用。亞里斯多德的著作涵蓋了邏輯學、自然學、生物學、天文學、心理學、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語言學和文學等學科,幾乎覆蓋了當時所有的知識領域。其主要著作包括《工具論》《物理學》《論靈魂》《形上學》《尼各馬科倫理學》《政治學》等。
亞里斯多德的思想和方法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恩格斯譽為「古代的黑格爾」,馬克思則稱他為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