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朧詩是興起於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一種詩歌流派,因其在藝術形式上多用總體象徵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義性,所以被稱作“朦朧詩”。
朦朧詩主要的特點包括:
以內在精神世界爲主要表現對象。
採用整體形象象徵、逐步意象感發的藝術策略和方式來掩飾情思,使詩歌文本處在表現自己和隱藏自己之間,呈現爲詩境模糊朦朧、主題多義莫名的特徵。
追求個性,尋找自我,呼喚人性的迴歸和真善美,具有強烈的啓蒙精神、批判思想和時代意識。
注重創作主體內心情感的抒發,在藝術上大量運用隱喻、暗示、通感等手法,豐富了詩的內涵,增強了詩歌的想象空間。
食指、北島、顧城、舒婷、梁小斌、江河、楊煉等人是朦朧詩的代表詩人。朦朧詩改寫了以往詩歌單純描摹“現實”與圖解政策的傳統模式,把詩歌作爲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學意義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給新時期文學帶來了一次意義深遠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