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什麼是遞延資產

遞延資產是指本身沒有交換價值、不可轉讓、一經發生就已消耗,但能爲企業創造未來收益,並能從未來收益的會計期間抵補的各項支出。遞延資產包括不能全部計入當年損益,應在以後年度內較長時期攤銷的除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以外的其他費用支出,如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和攤銷期在一年以上的長期待攤費用等。遞延資產與待攤費用的區別在於期限問題,待攤費用是指不超過一年但大於一箇月這期間分攤的費用,而超過一年分攤的費用就是遞延資產。遞延資產的攤銷期限最長爲一年,如果超過一年,應作爲遞延資產覈算。

遞延資產有時也被稱爲遞延費用或長期待攤費用,它與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相比有其共同點,都是受益期跨越未來若干個會計期間,其價值逐步轉移到未來各期的費用中。遞延資產具有以下特徵:

遞延期資產本身沒有交換價值,不可轉讓。

遞延資產實質上是一種費用,或者說是一種沒有實體的過渡性資產,將其定義爲長期待攤費用更爲合適。

它是爲了一定目的而發生的支出,只是根據權責發生制原則不能全部計入當期損益而已。

在會計實務中,判斷一項支出是否作爲遞延資產覈算,要看它是否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看預計在以後一年以上的會計期間內能否爲企業帶來未來經濟效益;二是看已發生的費用能否攤銷到以後各個會計期間的成本費用中去,或者說未來期間取得的收益能否抵補已發生的支出。只有符合上述條件的支出,才能確認爲遞延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