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格是語言學中的一個術語,最早出現在作格語言(ergative language)中。作格語言是指那些不及物動詞的主語和及物動詞的賓語在語法或形態上相同的語言。例如,在英語中,雖然作格結構並不是普遍存在的,但它在中動句等小句中的出現,使得英語句法語義關係的識解更增加了一層複雜性。德語和義大利語則被認為是典型的作格語言。
作格這種語法現象是Perlmutter在1978年在關係語法中的非賓格假說"Unaccusative Hypothesis"中首先明確提到的。Burzio在1981年把Perlmutter所說的非賓格動詞納入管約論的體系之中,重新命名為作格動詞,並沿用至今。但是作格動詞的界定在語言學界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
所謂「作格」,如同英語裡「主格」、「賓格」一樣,指的是一種格標記形態,即附加於名詞性成分之上的,可以指明句法功能的形態成分。在作格語言中,對不及物小句中的主語和及物小句中的賓語的格標記都是"通格"(absolutive),及物小句的主語的格標記是"作格"(ergative)。
作格結構產生的原因是一切以動作為核心。作格主要就是標記含及物動詞句子主語,對於賓語和不及物的主語不標記。作通格主要就是強調動詞的發出者,而不強調動詞的接受者,非常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