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切仔麵

切仔麵台灣的一種傳統麵食,其特色在於製作過程中的「切」動作。這個「切」實際上是指一種特殊的煮麵手法,即把麵條放入竹編的撈斗中,然後連同麵條和撈斗一起浸入沸騰的高湯中。為了使麵條煮熟,需要上下抖動撈斗,這個動作在台灣話中稱為「切」。

切仔麵的傳統做法是將油麵裝入一個綁有長柄的竹製容器(稱為「面摵仔」)中,然後在沸水中上下抖動,快速燙熟後倒扣入碗中,形成小丘狀。面上通常會放上燙好的豆芽韭菜和一片熟瘦肉,再加上一些油蔥,最後淋上豬骨湯。這樣一碗切仔麞就完成了。

切仔麵的「切」字的正字是「摵」(tshk),意為用力上下搖晃抖動。傳統的燙麵工具是一種綁有長柄的竹片小竹簍,但現在大多數已經改為鋼製。雖然切仔麵和擔仔麵都使用油麵,並且製作方法相似,但它們的主要區別在於肉燥、配料以及湯底。擔仔麵通常是用鮮蝦熬製的湯頭,而切仔麵則使用豬骨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