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袱皮」是一個漢語詞語,它的主要用途是包裹衣物,通常是一塊方形的布,可能是花色、紅色或白色的。在歷史上,特別是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家庭中普遍使用「包袱皮」來包裹不穿的衣物或剩餘的布料等。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有了衣櫃和衣架等現代儲物設施後,「包袱皮」的使用逐漸減少。
此外,「包袱皮」在蘇式彩畫中也是一種特有的繪畫形式,其特點是構圖上沒有枋心,代之以一個半圓形的畫框,形似一個搭下的「包袱皮」,因此得名。
在文化方面,「包袱皮」也融入了年畫、剪紙、生肖等民間藝術元素,通過傳統的工藝手法如扎染或刺繡,使其既有傳統韻味又富有時尚氣息。它不僅可以用來包裹物品,還可以作為餐墊或直接作為裝飾品贈送他人。環保和復古是當今世界設計領域的兩大潮流,而「包袱皮」作為一種富有中國民俗特色的環保產品,未來有可能隨著時代流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