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 國人的 「字 」是一 種在成年 後取的 稱呼,用 來表 達 個性和品德。
「字 」通常由 兩個字 組成, 與 「名 」相表里,即 「字 」是 對 「名 」的解 釋和 補充。在古代中 國,人 們出生 時由父母或 長 輩取 「名 」, 這 個 「名 」主要 用於家庭 內部,是幼 時起的,供 長 輩呼 喚。到了成年 時期,通常 會 舉行成人 禮,如冠 禮或笄 禮, 這 時 會取 「字 」,供平 輩或社 會交往中使用。取 「字 」 時 會在 「名 」的基 礎上 發 揮, 賦予更加美好的意 義。例如,孔子的名是丘,字是仲尼, 「丘 」和 「仲尼 」都是在其名 「孔 」的基 礎上取的,分 別 代表了不同的美好品德和期望。
總的 來 說, 「字 」在古代社 會是一 種文化和社 會地位的 象徵,反映了取名者的期望和 價值 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