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音通假是古漢語中的一種用字現象,指的是在古書中本有其字而未用,卻用一個同音或近音的字來臨時代替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那個本該用的字叫做本字,而那個臨時替代的字就叫做通假字。例如,「反」通「返」,「材」通「才」,這些都是同音通假的情況。在古文中,通假字大量出現,但在現代漢語中,除了約定俗成的一些表述外,並不鼓勵使用通假字,那會被看作錯別字。
具體來說,同音通假字就是讀音與本字相同的假借字。例如,「畔」和「叛」在古代是同音字,都可以借來表示「背叛」的意思。又如,「辯」和「辨」,「直」和「特」,在這些例子中,借字和本字的聲母韻部都相同。
總的來說,同音通假是一種古漢語中的用字現象,是本有其字而未用,用同音或近音的字臨時代替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