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清音是一種流行於中國四川省的傳統曲藝音樂品種,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它最初被稱為「唱小曲」或「唱小調」,因演唱時多用月琴或琵琶伴奏,也被稱為「唱月琴」或「唱琵琶」。四川清音的起源尚不明確,但可以追溯到北宋時期,當時已有類似聯曲體的曲藝形式存在。到了清康熙年間(1662年至1722年),四川清音開始流行起來。
四川清音的演唱形式多樣,最初多由女演員在茶館書場表演,使用左手執檀板和右手執竹籤敲竹鼓來控制節奏和指揮樂隊伴奏。新中國成立後,為了適應劇場大舞台的需要,演唱形式從坐唱改為站唱,並且從一人獨唱發展到多人合唱。此外,男性藝人也加入了演唱行列,如1958年宜賓曲改會藝人王純熙演唱的《歌唱英雄黃繼光》就是一首男性演唱的四川清音曲目。
四川清音的音樂唱腔結構分為曲牌和板腔兩類,其中板腔類包括「漢調」和「反西皮」兩種。傳統的演唱方式是坐唱,即演唱者面對聽眾正面而坐,使用月琴、琵琶或三弦等樂器伴奏。此外,四川清音還包含100多支曲牌,如趙調、背工調、滿江紅、打棗桿調等,這些曲牌都是四川清音的重要組成部分。
綜上所述,四川清音是一種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獨特藝術風格的曲藝音樂,它不僅豐富了四川省的文化生活,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