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的故事有很多,以下是為大家提供的一個故事:
古時候,孔子有三千多名弟子,他注重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教育。他的學生中,有的好學、守紀律、聽老師的話,對這種人他不多講就稱讚許他們;有的機智,能力強,但對某些行為標準缺乏了解,這種人,他會給予特殊指導。他的一個名叫仲由的學生常常不按時到教室上課,而喜歡四處跑,但孔子仍然耐心教導他。並且讓孔子深受感動的並不是聰明的學生能得到老師直率的讚揚或短時間內進步的教導方式,而是對待學習不認真的學生。
在對待這些學習不認真的學生時,孔子採用的方法是:不公開指責,而是像老朋友一樣關心他們,給他們講些故事,使他們自己感到慚愧而覺悟。孔子的這種因材施教的方法受到了學生們的尊敬和喜愛。
這個故事說明了孔子在教育過程中注重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教育,即因材施教。這種教育方法對現代教育仍然具有很大的啟示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