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科學實驗室
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簡稱ISS,是一箇由美國、俄羅斯、日本、加拿大和歐洲航天機構等16個國家聯合建造、運營的多功能科學實驗室。它主要目的是在近地軌道進行基礎和應用科學研究,特別是在微重力環境下。國際空間站的關鍵特點和組成包括:
構建與合作。它是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俄羅斯聯邦航天局(Roscosmos)、歐洲航天局(ES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和加拿大空間局(CSA)等機構共同構建的。這些機構合作推動了國際空間站的建設和運營。
結構和組成。國際空間站採用桁架掛艙式構型,由兩個主要部分組成:以俄羅斯制多功能貨艙爲基礎的核心部分,包括俄羅斯服務艙、研究艙以及美國、歐洲、日本的實驗艙;以及服務部分,包括加拿大的移動服務系統、艙外儀器設備和太陽能電池板。
科學實驗。它提供了大量實驗載荷和資源,支持在微重力環境下的科學實驗研究。
組裝和任務。國際空間站的組裝工作從1998年開始,到2011年完成。它設計壽命爲10至15年,總質量約438噸,長約108米,寬約35米(包括翼展),運行軌道高度約爲397千米。
長期駐留。它支持人在地球軌道上的長期駐留,包括6到7名航天員。
重要性。作爲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耗時最長且涉及國家最多的空間國際合作項目,國際空間站的運營和管理體現了國際合作在探索宇宙和開展科學研究方面的重要性。
此外,目前國際空間站主要由上述這些機構共同運營,展示了國際合作在太空探索和科學研究領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