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券的概念和用途隨歷史時期而變化,具體如下:
古代。地券是舊時買賣或典當土地時所立的契約,載明了土地的面積、價格、位置和四至等信息。這種地券分為「紅契」和「白契」兩種,其中「紅契」是已經納稅並由政府蓋印的,而「白契」則是未經政府蓋印的。另外,地券在古代還有陰宅地契的含義,這是用於死後購買墓地或陰宅的憑證,通常刻寫或書寫於石、陶、鐵、鉛、木、磚等材料上。
現代。地券指土地權利人自願將其建設用地按規定復墾為農用地後,依據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相關政策形成的建設用地指標。這種地券可以交易,用於平衡不同區域對建設用地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