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十相是佛教術語,源自《華嚴經》卷二十七,用以比喻十地菩薩修行而得入於佛之智海的十種德相。這十種德相分別是:
次第漸深:比喻歡喜地菩薩修行,入佛智海,漸次而進,能成就大願。
不受死屍:比喻離垢地菩薩修行,入佛智海,獲功德清淨,離諸垢染。
余水入失本名:比喻發光地菩薩修行,入佛智海,獲平等功德,舍離世間一切假名。
普同一味:比喻焰慧地菩薩修行,入佛智海,獲無差別功德,與佛如來同一體相。
無量珍寶:比喻難勝地菩薩修行,入佛智海,獲廣大無量方便,利益眾生。
無能至底:比喻現前地菩薩修行,入佛智海,獲甚深功德,利益眾生,無窮盡也。
廣大無量:比喻遠行地菩薩修行,入佛智海,獲無量功德,以廣大覺慧,觀察諸法,無有窮盡也。
大身所居:大身即鯤鯨之類,比喻不動地菩薩,修無功用行,入佛智海,獲住一切功德,以無量身,現廣大莊嚴也。
潮不過限:比喻善慧地菩薩修行,入佛智海,獲世功德,利於世間,隨機授法,不差根器也。
普受大雨:比喻法雲地菩薩修行,入佛智海,獲世功德,受如來大法雲雨,而無厭足也。
這些德相體現了菩薩修行的不同階段和境界,以及他們在佛智海中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