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加工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驟:
粗選。收割回來的稻穀粒經過鼓風去雜和磁選,以去除秸稈、雜草、石塊和空殼。
脫殼。稻穀在碳酸鈉溶液中浸泡2到4小時,然後進行離心甩乾處理,之後用高低壓水沖洗10到15分鐘,使稻殼分離。
分離。將稻穀放入碳酸氫鈉水溶液中再次浸泡,並使稻穀產生小幅高頻震動,使稻殼漂浮在溶液上部,下部的米粒瀝乾水分後晾乾。
拋光。將大米在拋光機中進行拋光處理,以去除表面的瑕疵和雜質,增加大米的光澤度。
分級和儲存。對拋光後的大米進行分級處理,然後放入真空袋中儲存。
配米。根據稻穀的品種特性、外觀及口感配製成所需產品。
二次除塵。使用除塵設備對大米進行除塵處理。
深加工。對大米進行拋光、色選和再次分級處理,以提高大米的品質。
檢測分料。對精米進行檢測,合格的精米送入成品倉,不合格的送入重加工倉。
包裝。對成品倉中的精米進行包裝,包裝過程中充入氮氣,以延緩大米營養成分的氧化過程。
這些步驟共同構成了大米加工的完整過程,確保了大米的質量和食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