夨令簋是一件中國西周早期的青銅器,於1929年在河南洛陽邙山的馬坡出土。其具體特徵包括:
尺寸與形狀:通高25厘米,口徑17厘米。具有長子口、鼓腹、獸首雙耳,耳下有方垂珥,圈足下連鑄方座,方座四角又有矩形足的設計。
裝飾與紋樣:口下飾有浮雕犧首和圓渦間簡化夔紋,腹部裝飾有鈎連雷紋。
銘文:銘文記錄了關於夨令簋的背景故事,包括王伐楚的情景,夨令尊彝銘文中的「康宮」原則,以及與賞賜、家族關係等相關的詳細信息。
關於夨令簋的年代,最初由郭沫若和陳夢家定為西周成王時期,但唐蘭根據銘文中的「康宮」原則,提出這是康王之宗廟的證據,因此認為所有帶有「康宮」的器物年代應在康王之後,從而將其改定為周昭王時期。這一觀點已得到多數學者的贊同。
夨令簋的銘文不僅記錄了當時的政治、軍事活動,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結構和人際關係,是研究西周時期歷史和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