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天乾地支紀月

天乾地支紀月是中國古代用來記錄月份的一種方法,它結合了十天乾和十二地支。以下是關於天乾地支紀月的詳細解釋:

地支紀月:每個月份用地支來表示,從冬至所在的月份開始,稱為「子月」(近似農曆十一月),接下來的月份依次為「醜月」(近似農曆十二月)、「寅月」(農曆正月)等。這種紀月方法在古歷中有所體現,例如《夏曆》以寅月為正月。

乾支紀月:在地支紀月的基礎上,配以天乾,形成了乾支紀月法。例如,十一月為子月,十二月為醜月,正月為寅月,二月為卯月,依此類推。每年乾支紀月的順序周而復始,循環使用。

乾支紀月的分界點:乾支紀月的分界點不是按照農曆的初一,而是以二十四節氣中的某個節氣為界限。例如,立春標誌著寅月的開始。

推算方法:根據年份的天乾,可以推算出該年農曆正月的天乾。例如,如果當年的天乾為甲或己,正月大致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大致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大致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大致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大致為甲寅。

周期性:乾支紀月的周期性是60個月合5年一個周期。一個周期結束後,會重複使用之前的乾支組合,循環下去。

節氣對應:每個月份對應特定的節氣時間段,例如寅月對應立春到驚蟄之間的時間,卯月對應驚蟄到清明之間的時間,依此類推。

綜上所述,天乾地支紀月是一種結合了十天乾和十二地支的古代月份記錄方法,它通過地支來表示月份,並結合天乾進行推算,以二十四節氣的交節時間為分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