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孟子雖然都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但他們在性格、政治觀念和對「仁」的理解上有著明顯的不同。
孔子通常被視為一位端莊正直、慈祥的長者,他以耐心和智慧教導弟子,強調社會秩序和個人修養,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禮治,反對暴政,但更側重於恢復周朝的禮樂制度。而孟子則被視為一位熱血憤青,對世間不公和百姓疾苦有著強烈的情感表達,他進一步發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仁政」的理念,強調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主張實行仁政和民主。
在「仁」的理解上,孔子將「仁」視為處理人際關係的道德規範,而孟子則將「仁」上升為國家治理的原則,提出了「仁者愛人」的思想,孟子認為人天生具有向善的「四心」(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並進一步發展了孔子的「仁學」。
總體來說,孔子更多關注個人修養和社會秩序,而孟子則更強調政治道德和百姓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