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卒於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是中國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省夏邑縣)。他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同時也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出生於一個武士家庭,父親是叔梁紇,母親是顏氏。他在三歲的時候父親去世,隨後隨母親移居到魯國都城曲阜。孔子自幼熟悉傳統禮制,青年時期便以廣博的禮樂知識聞名於魯。他曾擔任過多種官職,包括管理倉庫和牧場的小官。中年時期,孔子聚徒講學,從事教育活動,並在五十歲時曾一度擔任魯國的司寇,負責司法工作,不久因與當政者政見不合而棄官去魯,帶領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和思想學說。晚年回到魯國,致力於教育事業,整理《詩》《書》,刪修《春秋》,以傳述六藝為終身志業。
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孔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孔子對後世影響深遠,他的「仁」與「禮」成為國家施政和個人自我修養的重要準則。他的教育思想使華夏文明得以無限傳承,對古代文獻的系統整理,使得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具有了深廣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