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菜是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起源於宋仁宗寶元年間,主要用於接待貴賓、上任、生辰家日、婚喪喜壽等場合。孔府菜分為宴會飲食和日常家餐兩大類,宴席菜和家常菜雖然有時互相通用,但烹飪上有區別。孔府菜的特點是造型完整,不傷皮折骨,掌握火候、調味、成型等技巧難度很大。孔府菜的烹飪注重做工,一般菜餚的成品過程都很複雜,對菜名和器具也很講究,金器、銀器、銅器、陶器和瓷器都有採用。
孔府菜的典型菜品包括烤花籃桂魚、烤鴨、烤乳豬、一品豆腐、壽字鴨羹等。其中,一品豆腐選用細嫩的豆腐,搭配多種配料和調味料,經過烹飪而成,口感細膩,營養豐富。烤花籃桂魚以新鮮的鮭魚為主料,經過特殊的處理和烹飪技巧,使魚肉鮮嫩多汁,外皮酥脆香口,色澤金黃。烤乳豬選用嫩豬仔,經過特殊的處理和烤制,使豬肉外皮酥脆,內里肉質鮮嫩多汁,香味四溢。壽字鴨羹選用鴨肉為主料,搭配多種配料和調味料,經過燉煮而成,鴨肉鮮嫩,湯汁濃郁,口感醇厚。
孔府菜的日常食制也很講究,一日三餐,主食以麵粉製品兼及大米與各種雜糧,早餐一般是六個家常小炒,喝豆粥或鹹糊糊,並有三四種點心,午餐和晚餐都要吃七八個炒菜,還要有銀耳湯羹之類。孔府里日常有時也吃一些當地農村的普通食品,如山芋、煎餅及各種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