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關於四端之心的原文主要出現在《孟子·告子》和《孟子·公孫丑》中。以下是四端之心的詳細解釋和原文引用: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是仁的體現。當人們看到小孩即將跌入井中時,都會產生惻隱之心,這種心是先天就有的,不是外界強加的。
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是義的體現。這種心使人對於不當的行為感到羞恥和厭惡。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禮的體現。這種心體現在對他人的尊重和禮貌上。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是智的體現。這種心使人能夠辨別對錯。
孟子認為,這四端(仁、義、禮、智)並非外界強加於人,而是人本身就具有的。通過擴充和培養這些內在的品質,人們可以實現更高的道德境界和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