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口"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shàng kǒu,源自《易·困》中的「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其含義是「徒尚口說」,即只是空談而不付諸行動。孔穎達在疏中解釋說,處於困境想要尋求通達,在於修養德行,而不是僅僅依靠言語來免除困境;如果只是空談,反而會導致更加困窮。宋代曾鞏在《代人謝余侍郎啟》中也提到:「言當世之事,懼尚口而更窮;求後人之知,因著書而自見。」明代陳子龍在《雜詩》中也有類似的表述:「尚口自有窮,捫舌豈我欺。」這些引用都進一步強調了「尚口」這一詞語的含義和影響。
"尚口"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shàng kǒu,源自《易·困》中的「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其含義是「徒尚口說」,即只是空談而不付諸行動。孔穎達在疏中解釋說,處於困境想要尋求通達,在於修養德行,而不是僅僅依靠言語來免除困境;如果只是空談,反而會導致更加困窮。宋代曾鞏在《代人謝余侍郎啟》中也提到:「言當世之事,懼尚口而更窮;求後人之知,因著書而自見。」明代陳子龍在《雜詩》中也有類似的表述:「尚口自有窮,捫舌豈我欺。」這些引用都進一步強調了「尚口」這一詞語的含義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