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然 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拼音為 jué rán,主要用來形容事物挺立的樣子。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史記·滑稽列傳褚少孫論》中,文獻中有多處使用該詞來描述物體或人物的挺立狀態。例如:
《史記·滑稽列傳褚少孫論》中提到:「今世之處士,時雖不用,崛然獨立,塊然獨處。」
晉代陶潛的《搜神後記》中記載:「襄陽李除,中時氣死,其婦守屍。至於三更,崛然起坐。」
宋代範成大的《桂海虞衡志·志岩洞》描述:「桂之千峯皆旁無延緣,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筍瑤篸,森列無際。」
明代顧起綸的《國雅品·士品四》中提到:「嘉中,海內崛然奮有七雋。」
瞿秋白的《餓鄉紀程》中也有使用:「﹝古樹﹞似乎是已經老態龍鍾……然而又未嘗聞斧斤之聲而有絲毫轉側,受啄木之喙而起細微呻楚,確也崛然強項。」
以上引用均展示了「崛然」一詞在古代文獻中的使用情況,描繪了各種場景中物體或人物的挺立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