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爾什維克主義,俄文為Большевик,意為多數派。它是在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形成的,由列寧領導的多數派政黨組織。這個組織在黨綱中寫入了無產階級專政的條文,並在入黨條件問題上出現了分歧。列寧主張只要承認黨綱、在物質上幫助黨並參加黨內某一組織的人都可以成為黨員。然而,以馬爾托夫為首的一些人反對將參加黨的一個組織作為入黨條件。最終,大會通過了馬爾托夫的條文,但在選舉黨中央委員會和黨機關報《火星報》編輯部時,擁護列寧的人占多數,因此被稱為布爾什維克,而馬爾托夫派則被稱為孟什維克。從那時起,布爾什維克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的稱號,布爾什維克的理論和策略被稱為布爾什維克主義。
布爾什維克主義是一種革命的社會主義,它的目的是打破國家界限和資本家獨占利益的生產制度。這種主義奉德國社會主義經濟學家卡爾·馬克思為宗主,它認為資本主義所擴張的生產力超出了現有國家的界限,因此需要通過革命來打破這些界限,實現全球範圍內的經濟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