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退款的原因主要源於清政府在1900年的庚子義和團運動後與列強簽訂的《辛醜條約》。該條約規定清政府賠償八國聯軍及其他六國總計4億5千萬兩白銀作為戰爭損失和軍費。這筆巨額賠款不僅超出了清政府的支付能力,也遠超列強實際遭受的損失。經過交涉,列強同意退還部分賠款,條件是這筆退款應優先用於中國向各國派遣留學生,以此作為文化輸出和控制中國精神的一種手段。
退款的具體情況如下:
美國:美國最初提出以黃金結算賠款,這引起了清政府的擔憂,因為清政府無法以黃金支付如此巨額的賠款。美國國務卿海約翰在考慮後,意識到索要的賠款確實過多,因此同意退款或少付的可能性。梁誠,當時的駐美公使,利用這一契機,開始調查並交涉美國要求賠款中的「溢價」問題。
其他國家:其他一些國家也因各種原因同意退款或停止支付賠款。例如,中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加入協約國聯盟,向歐洲戰場派出華工,因此停付對德國的賠款。一戰結束後,中國成為戰勝國,奧匈帝國瓦解後,奧地利於1919年、匈牙利於1920年放棄奧匈帝國賠款。俄國十月革命後,蘇俄政府放棄庚子賠款,用於中國教育事業。日本雖然也表示要退款,但條件苛刻,主要用於支持留日學生的少量補助和在華的文化事業。
綜上所述,庚子退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清政府的支付能力、列強的實際損失、文化輸出策略以及國際政治局勢的變化。退款的結果是清政府利用這些退款在中國建立了多所著名的高等學府,如清華大學,這些學校後來成為中國教育和文化發展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