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這個字在古文中的意思非常多樣,具體可參考如下:
作為名詞時,可以指代黨徒、門徒或弟子,即同一類人或者同一信仰的人。例如,在《論積貯疏》中提到「有勇力者聚徒而衡擊」,這裡的「徒」指的是黨徒。在《齊桓晉文之事》中提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這裡的「徒」指的是門徒或弟子。
作為動詞時,可以表示步行或赤腳走路。例如,在《復庵記》中提到「自京師徒步入華山為黃冠」,這裡的「徒」指的是步行。
作為副詞時,可以表示白白地、空、僅僅或徒然。例如,在《孔雀東南飛》中提到「徒留無所施」,這裡的「徒」表示白白地。在《長歌行》中提到「老大徒傷悲」,這裡的「徒」表示空或徒然。
作為形容詞時,可以表示空或光。
在其他含義中,還可以指代被罰服役的人或從事學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