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裎,讀音為tú chéng,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為赤腳露體。這個詞語出自《戰國策·韓策一》:「山東之卒,披甲冒胄以會戰, 秦 人捐甲徒裎以趨敵。」鮑彪註:「裎,裸也。」此外,《史記·張儀列傳》中引作「徒裼」,司馬貞索隱:「徒者,徒跣也。裼,袒也,謂袒而見肉也。」嚴復在《救亡決論》中也使用了這個詞語:「火器致人,十里而外;為時一分,一機炮可發數百彈,此斷非徒裎奮呼、迎頭痛擊者所能決死而幸勝也。」。
徒裎,讀音為tú chéng,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為赤腳露體。這個詞語出自《戰國策·韓策一》:「山東之卒,披甲冒胄以會戰, 秦 人捐甲徒裎以趨敵。」鮑彪註:「裎,裸也。」此外,《史記·張儀列傳》中引作「徒裼」,司馬貞索隱:「徒者,徒跣也。裼,袒也,謂袒而見肉也。」嚴復在《救亡決論》中也使用了這個詞語:「火器致人,十里而外;為時一分,一機炮可發數百彈,此斷非徒裎奮呼、迎頭痛擊者所能決死而幸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