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的全稱是《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是佛教中的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以下是關於《楞嚴經》由來的詳細信息:
起源與藏經。根據記載,《楞嚴經》最早被藏在龍宮中。龍樹菩薩在龍宮發現這部經典,並默誦出來,之後它被古印度視為國寶,珍藏在國庫中,並禁止外傳。
傳入中國的過程。大約1800年前,智者大師在中國的天台山向西方虔誠拜請,希望《楞嚴經》能夠傳到中國,這一拜持續了十八年。後來,印度的高僧般刺密諦決心將《楞嚴經》傳到中國。他首先嘗試將經文藏在身上,但第一次嘗試失敗。於是,他想到了一個極端的辦法:將《楞嚴經》抄寫在極細的白絹布上,然後割開自己的手臂,將經文藏在內,再縫合傷口。這樣,他成功地將《楞嚴經》帶出了邊境。
翻譯與流傳。《楞嚴經》到達中國後,由房融宰相和其他學者進行翻譯和潤飾,最終於唐神龍元年(705年)完成了翻譯。此後,《楞嚴經》在中國及其他地區廣泛流傳,成為佛教中的重要經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