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這一典故源自唐代詩人賈島的故事。其詳細介紹如下:
賈島以苦吟派詩人的身份著稱,苦吟派詩人不惜耗費心血和時間為了一句詩或一個詞反覆琢磨和斟酌。
賈島在騎驢時思索詩句,想到了《題李凝幽居》一詩中的一句「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他最初用「推」字,後來又想改為「敲」,但在驢背上猶豫不決,一邊念叨一邊做出推敲的動作。這時,他不小心闖進了時任長安最高長官韓愈的儀仗隊。
賈島向韓愈解釋了自己的困惑,韓愈聽後建議用「敲」字,認為這樣更能體現月夜寂靜的氛圍,且顯得更有禮貌。賈島聽後表示贊同,並與韓愈成為了朋友。
「推敲」這個詞語由此而來,被用來比喻寫作時對字詞句的反覆琢磨和斟酌,或用來形容對事情的仔細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