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拉姆模型,也稱為奧斯古德-施拉姆循環模式,是一種描述人際傳播的理論模式。該模式由威爾伯·施拉姆在1954年的《傳播是如何進行的》一文中提出,基於梅爾文·奧斯古德的理論。奧斯古德認為,香農和韋弗的傳播過程數學模式主要適用於機械傳播技術,而不符合人際傳播的實際。在人際傳播中,參與者既是信息的傳送者,也是接收者。
施拉姆的循環模式表明了與單向直線型傳播模式的決裂,將傳播視為行為者雙方對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傳受雙方在解碼、釋碼、編碼時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傳播信息、分享信息和反映信息的過程是往復循環、持續不斷的。施拉姆強調,傳播過程實際上是永無止境的。
然而,這種模式較適用於人際傳播,而不太適合大眾傳播。它表達了一種傳受雙方完全對等的傳播觀念,但在實際的人際傳播中,由於地位、能力及掌控信息資源的差別,傳播過程往往是相當不平衡的。儘管如此,該模式揭示了有關人際互動傳播的最基本形態,這一點非常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