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著作主要包括以下幾部:
《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是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該書對中國中醫藥進行了第一次系統總結,提出了“君臣佐使”組方原則和藥物配伍的“七情”,以及藥物有“寒、熱、溫、涼四氣”和“酸、鹹、甘、苦、辛五味”。
《本草綱目》:由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創作,是另一部著名的本草著作。《本草綱目》中包含了多箇條目,如土部的砂鍋、樑上塵、白蟻泥,以及水部的鹽膽水等。
《黃帝內經》: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分爲《靈樞》和《素問》兩部分,是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該書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等,被後世尊爲“醫家之宗”。
《本草經集註》:由南北朝時期的陶弘景編著,較爲全面地蒐集、整理了古代藥物學的知識,標誌着綜合本草模式的初步確立。
《新修本草》:又稱《唐本草》,由唐代蘇敬等23人編修,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國家藥典。
《開寶本草》:宋代官修本草,成書於公元973-974年,以篡書年號命名,由皇帝寫序文,國子監監製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