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字彥修,生於1281年,是元代著名的醫學家。其出生於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因家鄉有一條美麗的小溪名為丹溪,故被尊稱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朱震亨的醫術高明,以快速有效的治療方法而聞名,因此也被稱為「朱一貼」或「朱半仙」。其醫學貢獻如下:
朱震亨最初學習儒家經典,但後來轉向醫學。其深入研究《素問》《難經》等經典著作,並訪求名醫,最終成為一代名醫。
朱震亨在醫學上的主要貢獻是創立了滋陰派,強調滋陰的重要性。其主張「陽常有餘,陰常不足」,這一理論在中國醫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朱震亨與劉完素、張從正、李東垣並列為「金元四大家」,在中國醫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朱震亨的著作包括《格致餘論》《局方發揮》《丹溪心法》《金匱鈎玄》《素問糾略》《本草衍義補遺》《傷寒論辨》和《外科精要發揮》等,對後世醫學有著深遠的影響。
朱震亨的醫德高尚,其學醫之路充滿坎坷。在兩次科舉失敗和母親疾病的影響下,朱震亨決定從醫,其四處求學,拜訪名醫,最終在杭州得到羅知悌的指導,成為一代名醫。朱震亨不僅在醫學上有傑出貢獻,其還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為百姓謀福利,如組織修建水利設施等。